《后会无期》观后感

今晚去看了《后会无期》,这部电影完全没有给我意外,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这部电影跟《1988》架构是一样的,都是讲述主人公开车穿越中国,途径各个小镇荒漠遇到的人与事来展示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。甚至其中一些剧情(嫖妓被抓)、人物(披着军大衣睡沙发的女店员)和台词(包夜包日)都能在《1988》里面找到一模一样的。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,毕竟是他自己的小说,而且也只是架构一样,内容还是很不同的,比直接搬小说上银幕的厚道多了。

但同时这是一部很意外的电影。因为电影该有的套路,情节跌宕,情感起伏、故事铺垫、起承转合,这些在这里都没有。即使参照公路电影来看,也没有公路电影应该有的主题:通过旅途中的事和遇到的人给予的感触从而带给主角改变甚至升华。电影中的三位上路者,第一天就丢了的胡生,旅途完依然天真;奋斗拼搏的浩瀚旅途完了依旧满怀理想的要去闯,而依旧不知道该闯什么。唯一有点改变的算是沉默规矩的江河,后面转变为文艺大师,抱得美人归,但我想这也是他本身坚持的性格所产生的结果,旅途只是给他一个机会。

要赞的是,这部电影与韩寒的小说一样,在许多细节中隐藏了好多东西供我们挖掘,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到心里的共鸣,在有意无意中给予很多的感触。就如同第一天就走丢的傻子,这看似很无厘头的设定,似乎就是隐喻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先丢掉的童真。而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这部电影,里面有现实的残酷与无奈,也有转角的希望与真爱,有心灵鸡汤的滋润也有赤裸裸的耳光,有旅行者的收获与路上的风光,也有默默耕耘的回报与坚持的成功。只要你用心去发掘,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,并且没有主体思想与正确解读。

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,就是各种鸡汤语句的乱入。单独拿出来看好像挺有意思的段子,写在QQ签名中装逼一下就算了,无节操的穿插到电影中就太生硬了。第一部电影的这毛病就跟他第一部小说《三重门》一样,乱丢书包,想到一些好像挺有意思的句子就要塞进来,生怕别人不知道,效果反而适得其反。为什么写小说都知道后面改掉这毛病了,转到电影上又这样了呢?是怕电影没有可宣传的点吗?

正路不正路,好的不好的分析了半天,还是说点自己的感受吧。看完以后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。电影中总是有意无意的让你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与无奈。像努力上爬的蜥蜴最终摔落地板,那你是往上爬呢还是不爬?求而不得的卤蛋,最后却嫌弃了,那你是求呢还是不求?无惧风浪的信仰其实是抛家弃子的谎言,那你是信呢还是不信呢?维持十八年的纸上爱情原来是欺骗,那你是爱呢还是不再爱了?孤独骑士勇往直前的鼓舞原来只是欺骗,那你是前进呢还是退缩?都说人艰不拆,韩寒偏要拆,拆完了还精巧的包装起来戏弄你,逗你笑,但笑完了我却笑不出来了。

不过我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,就算现实残酷,或者最终如同片尾曲一样是一条《平凡之路》,但人生就一次,后会无期,不用心的走走看看,我是不会甘心的。

 

我们的奇幻漂流

写在前面的:最近看了一部电影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(Life of Pi),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,如果没看过,推荐大家去看一看。这篇博客是关于这部电影的思考,有大量剧透,不喜勿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分隔线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Continue reading